新冠病毒感染强调综合治疗******
近期,一些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物受到高度关注。与病毒“交战”,真有所谓的“特效药”吗?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突然成为“抢手货”,价格也随之猛涨,公众有必要储备吗?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。
“目前,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仍然强调综合治疗,包括对症支持治疗、早期抗病毒治疗、早期氧疗、免疫治疗、抗凝治疗等,对于重要的脏器衰竭,如呼吸衰竭等,还要有呼吸支持治疗以及脏器功能的支持等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,抗病毒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包括口服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。
“但病毒感染应该说没有特效药。有一些针对病毒的,比如能够抑制和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,可在病程早期使用。”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介绍,有的药物要求5天以内使用,其实最有效的时间是2天以内。病毒刚进入人体、刚开始复制的时候使用药物干扰病毒的复制,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,进而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,再加上自身的抵抗力,就能减少它向重型、危重型发展。
“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来清除或抑制病毒,减轻临床症状,缩短病程,降低重症风险,最终降低住院和死亡的风险。它的特点是口服,比较方便,在医院、社区、诊所、门诊都可以使用。”王贵强建议,老年人、有基础病的、没有打疫苗的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优先使用,降低重症风险,一般人群感染后使用价值并不大。
童朝晖提醒:“如果病程超过5天,已经进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时候,这些抗病毒药是没有效果的。”
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哪些风险?王贵强说,抗病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,也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。
“像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,否则就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。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,有时候要调整剂量,甚至不能使用,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。”王贵强说。
“有的群众一听‘特效药’,就给老人备点放在家里,老人就直接使用了,如果没有阅读说明书,风险更高。”童朝晖建议,服用药物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,或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。
近日,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引发不少网友求购。对此,王贵强介绍,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,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,“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,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,不适合在家里使用,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,因此不建议在家里储备”。(记者 崔兴毅)
四川派出三年来首个省级层面境外招商团赴港招商******
中新社成都1月15日电 (单鹏)四川省经济合作局15日在成都派出境外招商首发团启程赴香港。这是三年来四川省级层面牵头组织的首个境外招商团组。
据悉,该团此行将在4天内密集拜会一批香港重点目标企业,加大力度招引外资,推动更多标志性外资项目来川落地。
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局今年首发的境外招商团组第一时间赴港开展投资促进活动,将抓紧对接前期与四川省有接触的在谈企业项目,跟进推动一批已有初步合作意向的投资企业,争取推动一批实实在在的投资项目尽快实现签约落地。
该负责人表示,将举办“四川—香港投资合作推介会”等活动,拜访香港相关经济贸易部门机构、知名商协会和知名客商,介绍四川最新发展目标、部署、举措、配套保障以及未来几年蕴含的投资合作机遇,并邀请客商来川考察,为下一步深化推进川港合作先行探路。
香港长期位居四川第一大外资来源地,是四川开展全球招商、国际合作、外资利用和“走出去”的重要桥梁和平台。数据显示,目前香港在四川设立的投资企业(机构)6428家,累计投资270.52亿美元;存量企业1716家,投资总额865.18亿美元。去年1月至11月,香港在川新设外商投资企业(机构)249家,外商直接投资(FDI)规模21.19亿美元,一批知名港企在川投资发展并收获成功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